(圖)譚熺賢執行長指導戒毒輔導人員「援助法」技術,以減緩戒毒學生戒斷時的不適感。
譚執行長說道:「記得10多年前到現在,三不五時的會聽到這樣的一句話、這個問題『戒毒是一輩子的事!?』或許對從來沒有戒毒成功的人來說,也的確是事實。
這些人,無論是停用毒品一段時間但仍然會想用的人,亦或是自己本以為戒掉但卻又再犯的人,亦或是幫助他人戒毒但卻失敗的家長、社工、醫師、心理師、老師、戒毒工作之輔導人員等等。
一個人會去使用毒品一開始通常是好奇心驅使,尤其是當他周遭的環境中有朋友也在服用時。人在第一次接觸毒品通常會產生好的體驗及不好的體驗。好的體驗大都是能造成茫茫然的感覺,能使頭腦不太清醒、感受不到壓力或使其原有的壓力變得較輕微(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象)。不好的感受通常比好的感覺來的輕微,因此就對毒品失去戒心甚至會開始產生喜好。
以酒精為例,我相信大部份的人不會給幼稚園或國小國中的小孩喝酒,更不會沒奶給小孩喝時餵他喝酒,這不單只是因為未成年的關係,而是大人們本來就知道酒精不是什麼好東西,所以當然不會給小朋友服用。但是………大人告訴小孩不能喝酒,自己的日常生活卻沉浸在酒精會出現的各種不同場合中,這對小孩而言,完全沒有說服力。因此,小孩會認為大人是在說謊嗎? 大人為什麼要說謊騙我? 不好的東西為什麼大人要喝了又喝 ? 但大人又說小孩不行喝?大人又說喝那不好會傷身體?……… 這懸而未決的問題一直存在心中沒有答案,產生更強烈的答案渴求(好奇心),心中想著有朝一日不親身體驗怎麼行……. .。於是乎,想要接觸酒精的年輕人或小孩就不斷地出現了。
當一個人生活中開始離不開酒精時,就會合理化自已說喝酒不違法、不要酒後開車就好、不要喝多就好(但其實通常都喝過頭)、大家不都會喝酒、朋友難得聚在一起、或是喝酒傷身不喝傷心………..等等千萬個理由層出不窮排山倒海而來。
我們回到毒品問題上也是一樣,差別只在於以現今法律規範來說,毒品違法,而酒精沒有。
合理化的行為沒有改變,那酒精及毒品的問題就解決不了。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會有理由有動機,而這些理由讓一個人產生了動機去行動,而行動之後又再度合理化。這就是心理成癮的主因。
若一個人能夠『停止合理化』,並且去除掉產生吸毒動機前的『理由』。那戒毒就不會是一輩子的事,而只是一陣子的事。畢竟要去除這些因素,還是得花點時間。而且通常自己的盲點在他人的協助下去找出來面對也會比較容易。這也是那可拿戒毒技術有效的原因其一。
因自身曾是主修安非他命副修大麻的16年成癮者,經過花蓮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的戒毒技術的幫助,19年前就已成功戒毒。
我想告訴每一位正在努力戒毒的朋友們,你們並不孤單!在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有獨特的戒毒技術及專業戒毒輔導人員,24小時戒斷照護,能幫助你度過脫癮過程中最困難的時刻,並能幫助你從『心』開始真正、永久克服毒癮!」
戒毒並不是僅僅停留在停止使用毒品上,它更是一個全面的改變和轉變的過程。我們需要重建我們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並尋找新的正面的生活方式。這包括建立積極修復家庭關係、重新建立良善的人際關係、追求自我興趣和愛好、參與有益於自己和社會的活動等等。最重要的是,要勇敢踏出戒毒那一步,別讓萬惡的毒品賠上自己的一生!
若有毒品/毒癮相關問題,請立即撥打諮詢專線 038671369,將有專人協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