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只剩下十塊錢,我想的是:吸毒沒錢怎麼辦? (第45場戒毒分享)

吸毒,偷錢,戒毒過程

吸毒,偷錢,戒毒過程「每次要買早餐或買菸,都要湊零錢,有時候還湊不齊,因為我都把錢花在毒品上面了。」阿興

他從高中接觸到毒品,之後就沒有在使用過,然而開始工作後,一有錢他想到的就是使用毒咖啡包的感覺。

他把薪水都拿去買毒,導致他在便利商店結帳時,都要不斷翻找口袋或包包夾層,看有沒有剩下的零錢,然而這樣的窘境沒有喚起他的自覺,反而改變他的想法:「錢不夠,那就跟家人”借一點”吧~」

"借"個一次兩次,家人也漸漸察覺異常,當家人知道他是為了吸毒偷錢時,都崩潰了。畢竟錢沒了就沒了,但他的行為如果再繼續下去,人生有多少彎路要走,又會被多少人瞧不起,家人只希望他做個能抬頭挺胸的好人。於是,他們在家裡周邊裝滿了監視器,避免他晚上跑出去鬼混,但,仍舊無法抓住他躁動的心,他還是有辦法在視線盲區,跑去買毒品……

 

這是阿興20歲前的人生,但如今的他找到了人生的價值,不但會存錢理財,還不時會給家人驚喜!

這段路他是如何走過來的?

想要了解的朋友,歡迎參加3月22日(六)下午14:00-16:00的分享會,阿興將上線與大家分享他的心路歷程~

除了阿興還有五位分享者會來分享他們的真實經驗:從絕望到新生

💡 阿倫——謙遜有禮的他,因毒癮變成惡魔,如何找回人生的高度

阿倫曾經接觸過各式毒品,從一個工作能力極強的人變得失控,讓自己都悔恨萬分。然而,戒毒後,他不僅找回自我,也將學到的教養方法帶給女兒,努力成為更好的父親。

💡 小安——11年毒品生活,能回頭嗎?

原本陽光的小安,因毒品變得自閉、暴躁,生活中充滿謊言與爭吵。家庭因他四分五裂,未來似乎毫無希望。但當他決心戒毒,找回自信與家庭溫暖後,他不僅重建人生,還開始經營自己的事業,成為一位稱職的父親。

💡 阿暐——酗酒毀掉一切,卻因一句話決心改變

過量酗酒讓阿暐進了加護病房,老婆孩子離開了他,而他越是失落,便越是放縱自己。直到母親帶來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人,讓他重新審視自己,並最終成功戒酒,成為負責任的好爸爸。

💡 小穎——10年與毒品為伍,終於擁抱夢想與責任

K他命、大麻、搖頭丸、笑氣……這些毒品佔據了小穎的青春,他不守信用,身體狀況變差,甚至連工作都無法穩定。然而,戒毒後的他,變得負責任、樂觀積極,不僅成為好父親,還利用自己的業務能力,達成過去做不到的事。

💡 阿澔——幾乎所有毒品都碰過的他,終於找回很有能力的自己

阿澔曾經嘗試過所有毒品,甚至靠自己的力量停用最難戒斷的海洛因,但毒癮的影響始終揮之不去。直到真正戒毒,他才發現,原來自己擁有這麼多的可能性,如今與家人和樂相處,擁抱真正的快樂。


最後還請一位專家解析"戒毒成功"的關鍵

這場分享會的最後會請到一位特別來賓,是國內知名的毒品戒除及反毒專家 譚熺賢 先生。他曾深陷毒品16年,了解成癮者內心糾結的痛苦,在20年來協助戒毒者的過程中,看到各式各樣的成癮者,更清楚為何一個人會逐步走入深淵,又有哪些關鍵能夠打從心底改變一位成癮者的想法。

「真正的戒毒,不只是停止使用毒品,而是回到完全不受毒品影響的狀態。」

他將解析這幾位脫癮者的成功關鍵,包括:
戒毒的正確方法,比意志力更重要!
如何協助家人擺脫成癮困境?
如何防止復發,真正擁抱新人生?


活動流程:這場分享會給你帶給你什麼?

這不只是一場故事分享,更是一場深入了解戒癮的機會!

🔹 驚人的過去:六位嘉賓竟花了七千萬在毒品與酒精上!
🔹 戒癮的掙扎與蛻變,他們如何成功翻轉人生?
🔹 專家解析:戒毒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 Q&A現場解惑,你的疑問專家來回答!


這場分享會,將改變你對戒毒的認識!

這不僅是一場故事分享,更是一場相信「改變」的實證。無論你曾經歷家人深陷毒癮的痛苦,或是你本身就是成癮者都可以來參加,也歡迎想了解如何幫助更多人的社工、教育工作者參與,一起體驗改變的力量。

👉 現在就報名,一起感受生命的奇蹟!

如何與吸毒的親人溝通?破解6種常見情境,幫助他們真正戒毒!

家人吸毒溝通,家人不戒毒,男友吸毒,老公吸毒,小孩吸毒,新生活教育中心,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

家人吸毒溝通,家人不戒毒,男友吸毒,老公吸毒,小孩吸毒,新生活教育中心,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

毒品問題不僅摧毀吸毒者的生活,更深深影響著家人。面對親人染毒,許多家庭都曾無數次勸說、爭吵,甚至心灰意冷,但最終仍然束手無策。然而,戒毒並非不可能,關鍵在於「有效溝通」。

比有效溝通更重要的前提

你是否曾經這樣想:「吸毒者根本不可能戒掉!」這種觀念,其實是戒毒路上的最大絆腳石。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覺得這場戰役必輸無疑,那麼所有的努力都將白費。事實上,毒品是可以戒掉的!!關鍵在於找到「對的方法」,而非指責或一昧抑制吸毒的渴望。

與吸毒者溝通的 6 大技巧!破解各式難題

吸毒者的心理狀態各不相同,家人在溝通時可用不同的方法來應對。以下針對 6 種最常見的吸毒者類型,提供具體的溝通策略。

1. 在外工作的吸毒者——選對時間,面對面溝通

如果你的親人在外工作,他可能會避開家人,甚至不聽勸。這時候,不要透過電話或訊息勸說,而是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面對面溝通,例如:
✅ 家庭聚會(如過年、長輩生日)
✅ 突然出現在他常去的地方,製造見面機會

面對面交談,能避免他藉故不回應,也能讓你更清楚觀察他的反應。

2. 失去理智的吸毒者——換個人來溝通

有些吸毒者對家人惡言相向,但對外人卻比較有禮貌。這時,可以請長輩、他尊敬的朋友,或專業輔導員來協助溝通,因為不同身份勸說,會有不同效果,成功率往往更高

延伸閱讀:教條式勸說無效,那要如何勸說?

3. 叫你「滾」的吸毒者——順著他的話說,建立共識

如果吸毒者一聽到你勸說就暴怒,甚至直接趕你走,那麼你需要「順著他的話」,而不是直接反駁。例如:

🔸 你:「我可以進去跟你聊一下嗎?」
🔸 他:「出去!」
🔸 你:「好,我不會進去,我在門外說。」
🔸 他:「出去!」
🔸 你:「我不會進去地你放心!」

這樣的對話能讓對方冷靜下來,避免硬碰硬,進一步創造溝通的可能性。

4. 不理你的吸毒者——什麼讓他感到安全?

有些吸毒者不回應你的問題,這時需要好好觀察他的狀況。如果發現他一直低頭滑手機或看書,這可能是他害怕直接面對你。身為家人,不需因此感到受傷,因為書跟手機是能讓他較安心溝通的媒介,只要能讓他把想法溝通出來就是好事

5. 以死相逼的吸毒者——反向操作,讓他正視死亡

如果吸毒者動不動就「要死」,家人往往會陷入恐慌,不知該如何應對。這時,最好的方式是創造一個「安全但可控制」的環境,讓他直面死亡的發生。

🔹 案例分享:
一名吸毒者與家人表示不要戒毒要跳樓,家人束手無策,請我去跟他溝通。那時候,我把唯一可以跳樓的通道擋住,我確認環境是100%安全,我問他:你是不是想要跳樓?我給你一個機會。讓他有機會在安全的環境下想像死亡過程。當他真正面對死亡時,發現自己並不想死。這讓我們有了進一步談話的機會,並成功說服他戒毒。

據我的經驗,80% 以上的吸毒者,其實都不是真的想死。只要用對方法,他們是可以被挽回的!

6. 沉默的吸毒者——用「靜默」引起他的好奇心

有些吸毒者經歷過太多說教,對家人或輔導員充滿戒心,不願開口。這時,你可以使用「靜默策略」,讓他覺得奇怪,反而主動開口。只要讓他開口,溝通的大門就打開了!

如何切入戒毒話題?3 種有效策略

不同吸毒者的狀態不同,因此需要根據他的情境來選擇適合的切入點。

方法 1:解決他的困境
如果吸毒者因欠債、官司纏身而向家人求助,這就是勸說戒毒的最佳時機。但記住,不要輕易幫他還債,除非他真的願意跨出改變的第一步!

方法 2:從生活問題切入
如果他沒有明顯的困境,但長期躲在家裡吸毒,則可以透過聊天了解他的煩惱,引導他去思考問題的根源。

方法 3:從關心家人切入
許多吸毒者事非常樂意幫助。可以讓他知道:「你去戒毒,不只是為了自己,也能讓家人安心,讓媽媽能好好睡覺,當孩子的好榜樣。」

結論:只要方法對了,吸毒者真的願意戒毒!

面對親人的吸毒問題,家人千萬不要絕望。透過正確的溝通技巧,你可以逐步打開他的心防,讓他願意踏上戒毒之路。如果你在溝通過程中遇到困難,歡迎加入 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官方LINE,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出最適合他的溝通方式!

 

本篇擷取自「穿越逆境,永不放棄」演講

講師介紹

譚熺賢,現任無犯罪促進會執行長,從事監獄犯罪矯正與戒毒工作超過 20 年。曾親身陷入毒品深淵 16 年,嘗試過各種戒毒方法,甚至一度想輕生。但最後,戒毒成功,並投入幫助工作,讓更多吸毒者與家庭走出痛苦。20 年來,我輔導過上千個家庭,深知「成功溝通」是戒毒的第一步。

解除毒癮迷思,找出孩子生活中的BUG!(第42場戒毒分享)

為什麼孩子會去吸毒,吸毒

「都是我的錯嗎?」、「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孩子染上毒癮,每個家長都感到心痛不已。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走上這條不歸路? 是壞朋友的影響?是家庭的疏忽?還是其他的因素?

如何改變吸毒者,家人吸毒怎麼辦

別再讓疑惑困擾你!

12月28日,邀請你參加「穿越逆境,永不放棄」分享會! 由國內毒品戒治專家譚講師,帶你深入探討毒癮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要參加這場分享會?

  • 破解迷思: 釐清毒癮成因,不再盲目尋找答案。
  • 找到方法: 學習與吸毒者溝通的技巧,重建親情關係。
  • 重燃希望: 透過專家經驗分享,看見改變的可能。

課程重點:

  • 毒癮的真相: 揭開毒品對大腦的影響,了解成癮的機制。
  • 常見迷思破解: 釐清「壞朋友」、「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程度。
  • 走出困境: 學習與吸毒者溝通的技巧,重建親情關係。
  • 成功案例分享: 聽聽過來人如何克服毒癮,重新開始

戒毒過程、戒毒方法,怎麼幫家人戒毒?戒毒過程、戒毒方法,怎麼幫家人戒毒? 戒毒過程、戒毒方法,怎麼幫家人戒毒? 戒毒過程、戒毒方法,怎麼幫家人戒毒?

誰適合參加?

  • 有吸毒親友的家長
  • 關心毒品問題的人士
  • 社工、輔導人員

講師介紹:

譚熺賢 講師

  • 毒品戒治專家: 20多年來輔導無數吸毒者成功戒除毒癮。
  • 豐富經驗: 曾任台灣那可拿戒毒機構執行長,現任社團法人無犯罪促進會執行長。
  • 無數榮譽: 榮獲101年度全國反毒有功人士、102年度第17屆十大艾馨獎得主等多項殊榮。戒毒老師

活動資訊:

別再讓毒品毀了你的家庭!

立即報名,把握改變的機會!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LBQ2CJuWDRQCqpiS7

注意事項:

  •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 活動內容如有異動,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戒毒永遠擺脫毒品,有可能嗎?(第41場戒毒分享)

第41場戒毒分享會

一位媽媽的痛:從沒想過會有這一天,世界瞬間崩塌

“那天發現孩子吸毒的那一刻,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然而家中尚有老人家,怕他們擔心,所以就跟他爸分頭找方法。尋求過警政單位、到處諮詢戒毒中心、也問過醫療機構。雖然我們努力尋找方向,但未來的路,依舊是一片未知,我們深感擔憂……”
現代社會媒體的多元與缺乏管制,讓孩子們更容易在社交平台上接觸到毒品,使得許多家庭承受著因毒品引起的痛苦與壓力。或許,你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人,為孩子、家人、甚至朋友的毒癮苦苦掙扎,尋找解脫之道。針對這一深刻且迫切的問題,新生活教育中心特別邀請了擁有二十多年戒毒經驗的專家,來為大家帶來一場關於戒毒的公益講座,分享他過去試過的戒毒方法、他遇到的成功案例及所面臨的挑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專家解答你的疑惑
戒毒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包括:
• 戒毒有捷徑嗎?
• 有哪些戒毒方法?它的優勢跟劣勢分別是什麼?
• 若尚未戒毒成功,是時機未到,還是方法需要調整?

講師將結合多年的專業經驗,剖析每種戒毒方法的優缺點,並針對以上疑問進行解答。此外,針對其他個人疑惑,您可以在報名表中提前填寫,講師將在講座中一一回應,為大家帶來信心與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邀請身邊因毒品問題受苦的朋友,邁出新生的第一步!
這場講座不僅是一場知識的分享,更是一個支持與關懷的平台。無論您是為孩子、朋友或自己尋求幫助,這場公益活動都將是您轉換心境、探索解決之道的契機。
活動詳情:
• 時間: 11月30日(週六)下午兩點
•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UyQ4si7Z78mUomAo6
• 報名諮詢專線:03-8671369                                                                                                                                                                                趕快邀請您身邊需要幫助的朋友參加,讓他們不再孤單,讓我們攜手,盡快走出困境!

2024戒毒成功故事:新生活教育中心幫助家人重建希望

2024 Drug Rehabilitation Graduation Ceremony

12024 Drug Rehabilitation Graduation Ceremony13年10月20日下午,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於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舉行了一場溫馨且充滿感動的畢業典禮,主題為「三位小屁孩大變身」。三名成功完成戒毒計畫的學員,經過長期努力,不僅克服了毒癮,還在家人和社會各界的見證下,重新踏上嶄新的生活之路。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自90年成立以來,已成功幫助數百位學員重拾人生方向,成為全台教育戒毒的標竿。
貴賓祝賀 社會支持力量強大
壽豐鄉鄉長曾淑懿、吉安鄉公所鄉長辦公室主任武玉智、花蓮縣家長協會理事長徐懿香等社會賢達皆出席了此次畢業典禮,共同祝賀學員們的脫胎換骨。曾淑懿鄉長在致詞時對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的貢獻大力稱讚,她說:「戒毒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據我所知,監所對此束手無策,但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以其獨特的教育方式,這廿年來幫助了三百多個家庭找回摯愛的家人。今天的三位畢業生,證明了他們的毅力與勇氣,未來一定會走得更遠。」
武玉智主任也勉勵學員們不要停止腳步:「畢業只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未來充滿挑戰,但只要你們保持堅毅,家人和社會會永遠支持你們,今天只是新的起點。」
而花蓮縣家長協會理事長徐懿香別出心裁,贈送每位畢業學員一支象徵「你好棒」的超大棒棒糖,她笑著說:「禮物不大,但希望你們知道,你們都是最棒的!」
三位畢業生的感人故事
這次畢業典禮最觸動人心的莫過於三位學員親自分享的戒毒歷程與轉變。
家銘是最短時間內完成回家功課的學員。他在今年2月25日結業後,立刻回家協助家中生意,並用賺到的第一筆錢買了老酒送給阿公,彌補過去偷賣阿公收藏的茶壺的行為。他回憶起進入戒毒中心的過程,幽默地說:「當初舅舅帶我來玩,沒想到最後把我留在戒毒中心。但今天,我和舅舅終於可以一同回家,這次是帶著笑容回去的。」
小興於110年底結業後,回到中心擔任志工,並在六位姑姑的支持下繼續進修,最終成為中心正式職員。他感謝家人的不離不棄,尤其是姑姑們的無私奉獻,讓他能夠站在今天的舞台上,充滿自信地說:「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的我。」
阿淳則在111年底結業後前往澳洲進修,此次回到家鄉,已經是個成熟穩重的丈夫和父親。他感謝家人多年來的支持與陪伴,特別是在典禮的最後,他驚喜地向妻子求婚,承諾未來將成為一個更好的丈夫,給她幸福的生活。這一幕感動了全場,在親友和來賓的掌聲中,這段求婚故事為整個典禮增添了溫馨的結尾。

那可拿戒毒中心:教育戒毒的卓越典範
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以教育為本,致力於幫助學員從心靈層面重建自我,擺脫毒品的束縛。中心執行長林珈甄女士表示:「我們不僅幫助學員戒除毒癮,還教導他們如何重新適應社會,面對未來的挑戰。」她特別強調,這次三位學員的成功,不僅展現了個人的努力,也反映了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力量。
林執行長強調,未來中心將繼續推動反毒、戒毒相關教育,協助更多學員和家庭,讓更多陷入毒癮的個體找到希望與新生。
重拾人生 走向未來
這場畢業典禮,代表著三位學員從毒癮中脫離,走向全新人生的起點。他們的成就,不僅是個人的勝利,更是家庭與社會共同努力的成果。曾經迷失的靈魂,現在找回了希望與方向,未來的路將由他們自己書寫。
隨著典禮在熱烈的掌聲和祝福聲中圓滿落幕,三位畢業生的故事也將繼續激勵更多正在奮鬥中的人們,提醒他們勇敢面對挑戰,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吸毒後遺症無藥可救?破解吸毒發瘋的兩大面向

毒品,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條不歸路,無法復原的路。

當一個人陷入毒品的深淵時,他們不僅會失去自我,還會失去與周圍世界的聯繫。幻聽、幻覺、妄想,這些都像是無形的枷鎖,將他們困在一個無法逃脫的世界中。對於外人來說,這些人已經無藥可救,徹底淪為社會的邊緣。然而,有些故事卻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是否真的有無可挽救的可能?譚熺賢先生的故事,正是這樣一個讓人重新審視的例子。

在20年前,譚熺賢先生已經深陷於安非他命的泥潭中,這已經是他吸食安非他命的第16個年頭。當時的他,完全被毒品控制,生活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為了防範自己被揭發吸毒的事實,他在家門口安裝了五臺監視器,幾乎整天待在監控螢幕前,時刻關注著周圍的動靜。這種行為在旁人看來或許是偏執,但對於譚熺賢來說,這卻是他對抗心中無法抑制的恐懼和焦慮的唯一方式。

更令人擔憂的是,譚熺賢的家人經常看到他突然大吼大叫,顯得無比瘋狂。每當這個時候,他總是試圖解釋,就有人在櫥櫃後面監視著自己,然而,他的家人卻無法理解這一切,覺得他無法恢復正常,甚至懷疑他已經永遠失去理智。這些幻聽和幻覺最終讓他的生活陷入了深淵,差點因此走向生命的盡頭。

然而,就在他無法自拔的時候,他的家人並沒有放棄他。譚熺賢的家人深知他需要幫助,他們決定不再袖手旁觀,開始尋求各種戒毒的技術和方法。幸運的是,這一切並非徒勞。在家人的支持和戒毒技術的幫助下,譚熺賢逐漸恢復了正常生活。他的幻聽和幻覺消失了,甚至比吸毒前的狀態更好,頭腦變得更加清晰,思維也更加敏捷。

這樣的結果對譚熺賢來說,無疑是一次重生。他曾多次參加戒毒相關的講座,大部分的講師都強調,像他這樣的幻聽和幻覺是不可逆的,這是一種慢性精神病,無法治愈。因此,當譚熺賢意識到自己居然能夠恢復到正常狀態時,他感到無比驚訝,甚至認為這是祖上有德,才讓他如此幸運。

然而,當譚熺賢開始投身於幫助其他戒毒者的工作時,他逐漸發現,自己並非唯一的一人。原來,許多看似無法挽救的吸毒者,也都能在正確的戒毒技術和家人支持下,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這讓譚熺賢明白,戒毒並非不可能,即便是那些被認為已經無藥可救的人,也有可能重新找回自我,回歸正常生活。

譚熺賢老師在幫助戒毒者的過程中,總是抱持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他盡其所能地運用各種方法來幫助那些深陷毒品泥潭的人。他深知,這些人並非一開始就注定要走上這條不歸路,他們只是在某一個時間點走錯方向,需要有人伸出援手,引導他們走回正途。

在與許多吸毒者的接觸中,譚熺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大約90%的吸毒者,在家中會表現得瘋狂,情緒激動,甚至會做出一些危險的行為。然而,當他們走出家門,進入社會時,卻又能表現得相對正常。吸毒者在家中之所以會表現得如此極端,是因為在家庭環境中,他們能夠毫無顧忌地做自己,無需擔心他人的評價或外界的壓力。然而,這也讓他們的家人深感痛苦,因為這些家人不僅要承受吸毒者的情緒波動,還要面對他們無法控制的行為。即使想要幫助吸毒者,家人往往也感到力不從心。

譚熺賢老師在一場戒毒分享會中,深入探討了如何緩解吸毒後遺症的問題。他提出了兩個重要的面向:

1. 生理方面

要幫助吸毒者戒毒,首先需要確保他們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滿足。這包括營養均衡的飲食(方法:少糖、少咖啡因、多蛋白質以及蔬菜)、充足的睡眠(方法:輔助營養、散步、泡熱水澡等)。譚熺賢強調,如果一個吸毒者無法吃飽、睡好,那麼任何心理輔導都會變得事倍功半。因此,保障生理需求是戒毒過程中的基本,甚至有些突發狀況和情緒波動,都可以通過維持這些基礎要素來避免。

2. 心理方面

除了生理需求,心理上的支持和引導也是戒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譚熺賢指出,幫助吸毒者解除壓力、轉變心態,是幫助他們走出毒品陰影的關鍵。這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以及家人和社會的支持,讓吸毒者能夠重建自信,並且找到新的生活目標。

在這場分享會中,譚熺賢特別強調了基礎要素的重要性。如果一個吸毒者無法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睡眠習慣,那麼即使有再好的心理輔導方案,也很難取得顯著效果。這也是為什麼新生活教育中心能夠有較高的戒毒成功率的原因之一。在這個中心,戒毒者24小時都在專業人員的監督下,這不僅有助於他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還可以通過專業的戒毒教育來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導正過去的錯誤價值觀,學習新的處世方法,讓無毒的生活成為他們新生活的一部分。

譚熺賢的故事和他所分享的經驗,給了許多人希望。他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陷入多深的絕望,只要有支持和正確的方法,總能找到重生的機會。毒品帶來的傷害是毀滅性的,但它並不是不可逆的。正如譚熺賢所說,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時刻,只要有一絲光明的引導,就能找到通往希望的道路。

這個故事不僅是對譚熺賢個人的致敬,也是一個警示,提醒我們不要輕易放棄任何一個生命。毒品或許會讓人失去理智,但只要有愛與支持,就能夠重新拾回那份曾經的清醒與希望。譚熺賢的故事,正是對這一理念的最有力證明。

重拾希望專線:03-8671369

每天被毒品問題搞到快煩死了?什麼是又快又徹底的戒毒方法?

反覆吸毒,吸毒可以戒掉嗎?吸毒要怎麼戒?

毒品的危害不只傷害身體,還會破壞家庭關係,因為毒品吸下去後,很多不理智的行為會隨之而來,是吸毒者沒碰毒品時絕不會做的蠢事,所以,設法幫他戒毒就成為首要問題,但,到底該如何幫他戒除毒癮呢?

吸毒車禍意外不斷,偷錢騙錢樣樣來
其實,要根除毒品問題,最關鍵的是去除毒品對身體及心靈留下的潛在影響,並找出會去吸毒的原因!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戒毒呢?

該如何救我的孩子?
6/22下午兩點,我們將舉辦兩個小時的分享會。
在分享會中,我們邀請到有20年輔助戒毒經驗的講師。他曾幫助過遭遇各式絕境的成癮者,不管多麼無助的情況,最終都有辦法得到解決!

這些人中,有幾位狀況比較特殊的人:

1️⃣多次進出監獄長達八年的海洛因成癮者,他曾經在家人的協助下關在家裡戒毒、吃藥戒毒、打排毒針緩解戒斷症狀,但還是戒不掉。
2️⃣也有自行停用海洛因五年,但停藥期間脾氣十分失控,最後在無聊的驅使下又接觸安非他命,一度失控到做出傷害孩子的舉動,最後家人都避開他
3️⃣還有咖啡包及彩虹煙的重度成癮者,在毒品的作用下,豪賭狂賭欠下大筆賭債,差點賣身到柬埔寨,仍無法停止吸毒……

毒品的問題一天沒解決,生活中總會不斷出現狀況……

講師譚熺賢:「那可拿的團隊盡全力要幫助吸毒者找出持續吸毒的動機,因為吸毒者創造出來的負面問題不單只是影響到他本身,甚至牽連到家庭與社會。唯有他回歸正常生活,他的家人才可能變得幸福,許多社會問題也才會減少!戒毒的歷程,我經歷過、也陪著他們經歷過,我將分享戒毒路上的捷徑,用最有效的方式重新回歸無毒的人生!」

現在就報名6/22(六)下午2點,免費線上講座

https://forms.gle/FTfQuktHuTrjn1ce7

叛逆到成功戒毒,媽媽終於可以安心了

吸毒如何影響家人
吸毒怎麼害到媽媽
我吸毒像給母親脖子上架一把刀

我壓根不相信我會K他命成癮,直到我無法排尿還想要用K,我心裡一驚:這下完蛋了……

第一次被發現

我阿嬤是第一位發現我吸毒的人。

那天在房間內用K他命,正當我朝門的方向吐菸時,阿嬤正巧走進來,加上桌上有白粉跟卡片,她生氣地問我:「你在做什麼?怎麼會吐煙?吐那是什麼菸? 怎麼會有卡片? 」

雖然阿嬤不知道K他命是什麼,但知道那是毒品,說要告訴家人。

我求她不要告訴其他人,保證:「我一定會戒掉!」

之後,每次被她抓到我在吸毒,我總會答應她:「下次一定會改!」

她只能很氣地打著我手臂:「你這個孩子怎麼這樣。」

然而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吸毒,有一天阿嬤突然哭著跟我說:「我隱瞞了這麼多年,沒辦法再瞞下去了,一定要說,不說出去很痛苦……」

她說完就打電話給我媽,媽媽聽後立馬放下工作跑回家,開始罵我「毒品這種東西你也敢碰!唉~沒用了!」希望罵完後我可以懂事一點。

那時,我覺得無所謂,只要小心一點,不要被家人發現就好;只是一次在路上遇到攔檢,警察發現我放在車廂的K他命,就把我帶到警局作筆錄,家人保我出來的時候一臉絕望。

阿嬤更是後悔地哭著說:「早知道我第一次發現他吸毒就告訴你們,也許也不會害他變成這樣。」

之後他們都會緊緊地跟著我,我就想辦法躲起來偷偷吸毒。

有一天不知發生什麼事,我只記得跟媽媽有爭執,不知是怎麼撞得,只記得那一瞬間,血從我額頭往下流淌,當下我好難過「為什麼我跟媽媽的關係會變成這樣……」

事後媽媽也跟我道歉,苦口婆心地跟我聊,希望我不要再碰了,而且只要看到戒毒相關的資訊都會傳給我看,鼓勵我:「別人可以戒掉毒品,你肯定也可以。」

 

如同刀架在脖子上的煎熬

媽媽時不時就會鼓勵我,直到有一天她受不了,對我說:「我對你心軟,但你是怎麼回報我的?還是繼續吸毒啊!根本就是在糟蹋我,我收集這麼多資料給你,你也是左耳進右耳出,現在我不想用這種方式了,我要讓你知道什麼是『失寵』的感覺。」

那次之後,媽媽都不理我了,不叫我吃飯,也不跟我講話,一見面就把我當空氣。

終於她開口講話了,第一句話卻是:「你怎麼沒死?為什麼不去死一死!」

「你這樣,讓我每天都好像被刀架在脖子上,快喘不過氣。」

就這樣,一整年我跟媽媽都沒有聯絡。

直到舅舅看不下去了,勸我要主動跟媽媽道歉,「難道要繼續這樣跟你媽互動嗎?」他反問我。

我也認同舅舅的說法,於是打電話給她。剛開始她話都沒說、直接掛掉,但我有空就會再打,幾次之後她終於接電話了,我趕緊說:「對不起!」對面傳來的卻是沉默,這一分鐘讓我有點擔憂,怕她不認我這個兒子。

 

從冷漠到分析後果

幸好她沒有要跟我斷絕關係,她冷淡地問:「阿嬤勒?請她聽電話。」

雖然她沒有原諒我,但至少比不理我強。

家人到後期,不知道是不是有請教專家,他們對待我的方式跟之前有很明顯的改變!

舅舅會像朋友一樣的跟我聊天。

舅舅:「你常說你是靠自己的薪水吸毒,又不會影響其他人。但你捫心自問,吸毒後的那幾個小時神智不清,有辦法專注嗎?連寫字也沒辦法吧,這樣你要如何工作?不都是其他人分擔你的工作嗎?而且你吸毒的模樣被客人看到(我家是開店的)他們會願意來買東西嗎?這樣你的收入會變少啊~你只看到前面的好處,可是後面的影響你怎麼都看不到……」

剛開始我都只是:「喔。」「喔。」「喔。」的回應,因為覺得自己是做錯事的小孩,只能安靜聽他們罵。

後來我覺得這樣不行,才開始把心中的想法告訴他們。

這期間,我知道我該戒毒,但怎麼也戒不掉,所以乾脆懲罰自己不能吃飯,家人叫我吃我就很快喝個幾口湯就去洗碗了,不管有沒有吸毒。

他們看到我這樣很心疼:一個好好的孩子,怎麼變得悶悶不樂?這樣身體怎麼撐得下去?

家人看不下去,找我聊:

「拜託你戒毒好嗎!我們沒有辦法幫助你,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試過這麼多方法,你還是沒辦法靠自己的意志力把毒品戒掉,我們找個戒毒中心,好不好?」

我那幾天都沒有吸毒,相對比較理性,就答應:「對啊,這樣也將近20年了。」

他們提議:「你想不想去花蓮戒毒中心看看?」

我:「好啊,真的戒不掉的話就去!」

 

去花蓮玩

那天聊完後,大約兩個月後,我又被警察抓。

舅舅無奈地說:「我才跟你講完你又……,唉……」

但他沒有罵我,反而問我:「這個中秋連假有沒有休息?」

我:「有。」

舅舅:「好!我安排假期陪你出去玩。」

假期當天,舅舅開著車來接我,出門前媽媽還有其他家人都來送我,叮囑我要乖!我跟他們道別後就出發了。

舅舅一路從宜蘭帶我玩到花蓮,「花蓮扁食」、「剉冰」、「臭豆腐」都帶我去品嚐,還帶我去太平洋公園看海景,真的好美!我心裡暗自發誓「這次回去我一定不會再用了!」

一路上的風景真的很新奇,開著開著,舅舅開到了一個私人的度假中心,停下車來問我:「你準備好了嗎?」

我:「準備什麼?」

舅舅:「花蓮那個地方。」

我:「好。我之前答應你了,可是我沒有帶行李。」

舅舅把後車廂一個裝得滿滿的行李交給我,原來家人早就幫我準備好了,於是我跟著他進了新生活教育中心的大門。

可能他們曾經預告過,所以我沒有太多排斥,就想要了解這裡到底是如何戒毒的。在這裡的生活,有什麼我就學什麼,學了好多外面沒學到的東西:我知道該怎麼處理生活中的狀況,不再像之前一樣,遇到事情就逃避,或以吸毒的方式面對困難。很謝謝我家人把我送到對的地方,很慶幸我自己肯努力學習,職員們又很用心教導,才能創造三贏的局面。

戒毒課程完成後,跟家人相處模式都改變了。我出門前會報備目的地,他們很放心我,不再像之前總擔心我是不是又去吸毒。

目前,我計畫沉澱一段時間,協助家人彌平過去的傷痛,也練習安排讓自己無聊的時間;其實,以前一到下午四、五點,我就會開始做怪(吸毒),但現在,根本不會有那方面的渴望,一有空閒,就幫家人、看書、看電影,完全不會無聊。現在,我清楚家人口中的壞朋友是什麼樣的人,我都會避免跟他們來往,因為後果我看得很明白!那種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要讓自己重新來過,恢復無毒無藥的正常生活!

 —–2023年2月25日 阿銘分享

毒癮關的住嗎?[安非他命的三種戒毒方法實測]

戒毒成功

戒安非他命原來差這麼多

安非他命,是我絕對不會碰的東西。因為…

在我的家鄉,那是沒原則的人才會碰的。

那些吸食安非他命的毒蟲衍生了很多問題,都被貶稱為「藥仔組」的。

 

安非他命是良藥

第一次失戀,那時真的很痛,唯一能讓我緩解的方法就是喝酒,一直喝…喝到過量,感覺快要死掉,趴在地上狂吐。那時,我請朋友幫忙叫救護車,但隨著死亡慢慢逼近,我覺得救護車來不及救我,腦海閃現朋友說的:「吸安非他命就不會酒醉」,所以我請有用安非他命的朋友快點拿給我。

他原本拒絕我,勸我:「還是叫救護車吧!」

我大吼,不理性地命令他:「你去拿!現在!馬上!」

吸完後,哇!真的很神奇,才一口,噁心嘔吐頭暈的那些症狀,緩解非常多。那時覺得安非他命好厲害,幫助我不會酒醉的好東西。

就這樣,我對安非他命有不一樣的認知…

 

安非他命賦予我的超能力

吸食安非他命不到一年,我開始會聽到不同的人跟我講話。就連住在30公里外(大約台北到桃園距離)的小弟弟,我都聽得到他的聲音,而且還可以跟他對話!剛開始我半信半疑,但漸漸地我肯定自己有超能力,「一定是昇華到另一個層級,不然怎麼可能有辦法跟遠方的人聊天~我根本就是行走基地台。」

 

爸媽要害我!

有一天我在樓上,聽到樓下的爸媽說:「竣傑最近怪怪的,我們是不是該裝個監視器,他都會自言自語,這樣鎖在房間,不知道在幹嘛…」幸好我有聽到,但我不動聲色,只需等他們裝完監視器後,小心避開,就不會被他們發現我有吸毒。

因為監視器的鏡頭是黑色的,最小可以跟筆尖一樣,所以只要是黑色的不是平滑面可拆卸的地方,都有可能是監視器,我都會用膠帶黏起來。

雖然,已經盡力排查,但,還是躲在廁所吸安非他命比較保險!沒想到,爸媽非但沒有停手,甚至,連廁所都裝,而且還是可同時錄音錄影的監視器,這樣他們才能存留證據,好讓我接受法律制裁!

我只好再想其他方法…我把棉被一蓋,在棉被裡吸安非他命。安全!

但爸媽沒有放過我,持續緊迫盯人…

那天,聽到父母聊天提到”警察”。

如果真的報警,我就完蛋!一定要立刻處理!當天晚上我一把火燒了那個裝滿監視器的房間,順便結束自己的生命。

火焰熊熊燃燒,我沒有死,卻將家人的生命推向死亡邊緣。

消防隊滅完火,激動地說到:「你們再慢幾分鐘,就會燒到陽台,那裡都是瓦斯桶,會直接爆掉,到那時候沒一個人能活命!」

我聽到也沒有什麼感覺,只是沉沉睡去。

隔天媽媽找來好多親戚,圍著我。媽媽直接丟出安非他命吸食器:「我在你房間發現的!」

我堅決否認:「那玻璃裡面裝的根本不是安非他命,是因為你們監視監視我,所以我才故意做出吸毒的動作,其實裡面根本不是毒品,不然你們拿去驗啊!」

 

第一次家人幫我戒毒

「那你去看醫生。」(家人要帶我去精神病院)

我心想,反正精神病院關不住我,絕對有辦法逃走!

所以毫不猶豫就答應:「好啊!」

沒想到,那裡連電話都不能打,我只好留下;每天活動一成不變,除了吃藥、睡覺、畫畫,有時會另外安排活動,但每天都想要吸毒…

住了42天,也累積了42天的渴望,就像餓了很久那樣。所以一出精神病院,我就吸毒了。

吸毒後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我沒救了…都已經去精神病院戒了,還失敗,看來,我這輩子應該就這樣了…」

 

第二次他們仍沒有放棄

出院返家後,我火燒的房間被家人整理乾淨,連一包藏在天花板的安非他命都不見。從那天起,我就被軟性監控,因為媽媽把我的車鑰匙、所有證件、銀行卡都收起來,連我要出門,家人也會找各種理由要跟隨,最後我只好放棄。

後來,媽媽乾脆帶我去大陸玩,24小時都在一起,持續測試我還有沒有毒癮。

就這樣持續看管我三個月,雖然無法出門,但就是有辦法弄到安非他命~

如果你說:「你就是不想戒毒。」我覺得你說對一半,因為每當渴望毒品的時候,安非他命一吸下去,整個人才會舒服;但是,反撲而來的低落、暴躁、跟家人關係破裂…同時也把我撕裂。

我在矛盾中度日,內心的天使跟惡魔不斷地拉扯…

 

第三次他們竟願意再幫我

有一天,媽媽來房間叫我,說新生活教育中心職員陶威正張其駿在樓下,想找我聊聊。

我知道一定是跟我談戒毒的事,怕他們是詐騙集團,就事先知會朋友:「如果那兩個人搞我,我會反擊,到時候你們要幫我。」

最後卻超乎我預料,因為他們吸毒的經歷跟我的很像,而且他們說的"那可拿烤箱"好像有點屁用。

我決定去試試那個戒毒課程

剛到中心的時候,那些遠方的朋友多少會鼓勵我(後來才知道是幻覺幻聽);但要我跟爸媽溝通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裝監視器的卑鄙行為,這輩子我都不可能原諒他們。

後來,烤箱課程完成,把我的毒癮逼出、排出體外,就不會再渴望吸毒了。

那時,我爸媽還是持續用中心的監視器盯我,所以在做客觀性練習的時候,我故意對著監視器露屁股,想說:既然你們要看,我就給你們看個夠。

在客觀性練習中,我慢慢梳理過去發生的一切:

「原來!以前覺得是那麼肯定的事情,竟大多都是幻覺…」

整個人好像醒過來,原來以前的生活是煉獄

戒毒過程中的考驗,推著我去突破極限、挑戰自我,隨之而來的是確定感:我絕不會再去碰毒品!

離開中心,我也真的做到了!非常感謝我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不管我變得多糟,仍視我為家中一份子,爸媽從來沒有放棄我,他們很有智慧的找到那可拿,並願意讓我去戒毒。

總結我的三次戒毒經歷

精神病院、家人看守、那可拿戒毒中心

1. 精神病院:會給我吃藥壓制毒癮,讓我覺得呆呆的,把毒癮壓制下來,但我內心對毒品的渴望壓不住,毒癮仍在。

2. 家人看守:雖然無法出門,但賣毒的人願意幫我外送毒品,還讓我欠錢;家人又不可能 24小時盯著我,仍有辦法得到毒品。

3. 那可拿技術:逼出毒癮。用烤箱把體內毒品殘留物排出,那裡的輔導員會利用那可拿技術來引導我,找回責任感與對未來的希望,並且,讓我有辦法擦亮雙眼,遠離會拖我下水的”好”朋友。

如今,我的生活不再只有毒品!

這個戒毒技術真的很厲害,職員救了我一命!所以畢業後,我繼續留下來,讓跟我有一樣經歷的人也能得到這份自由,無毒快樂的自由!!

—— 阿傑2024年4月4日